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快讯 > 校园动态

人工智能时代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与重构学术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5-07-13     作者: 信息中心     浏览数:1164    分享到:

2025年7月10日,由陕西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协同发展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和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联合主办的“人工智能时代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与重构”学术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汇聚高校学者、中学名师及教育科技企业代表,通过示范教学、专家报告与实践案例分享,深入探索AI技术与语文教育的融合路径。



开幕式由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李跃力主持。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苏仲乐率先致辞,他强调语文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载体,在技术浪潮中,要以开放姿态拥抱AI,借助科技赋能语文教学创新,同时坚守人文底蕴,让技术成为传承文化、培育人才的助力。随后,陕西师大附中校长冯军发言,冯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AI为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精准学情分析、个性化学习支持等新可能,期待通过本次研讨会,搭建起高校、中学协同创新的桥梁,推动AI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助力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



研讨会以一堂精彩的人工智能赋能中学语文课堂示范课正式展开。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程翔老师带来记叙文写作训练示范课。程翔老师以两篇文章对比展开教学,他先让学生为两篇文章打分并说明理由,随后用AI搜索记叙文评价标准。课堂亮点在于通过AI与真人写作的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到:AI虽然能提供文体规范,但写作的“真实感”需源于生活体验,这为参会的中学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课堂模式。



陕西师大附中正高级教师胡蓉在点评时,既肯定了AI在激发学生创作潜能、提供个性化指导方面的独特价值,也提醒教师应当辩证看待AI技术的运用。


新闻稿(改+图)2(2)721.jpg


在程翔老师实践示范课引发的思考基础上,关于AI技术与教学融合理论层面的探索进一步展开。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贺卫东教授以《人工智能语境下语文教师的“加法”与“减法”》为题作专题报告,提出教师需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做“加法”强化教学设计、人文引领与思辨培养;做“减法”优化机械任务,聚焦育人本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高丽文对报告进行点评,高校长高度肯定了贺卫东教授的观点,认为其精准点出了教师角色转型的核心。同时强调:“减法”不是“减负躺平”,而是借技术解放精力,促使教师在保留“传道授业解惑”本质的基础上善用智能技术,让实践教学更贴合育人本质。其观点引发在场教师对自身定位的深度思考。



理论与实践的碰撞,推动研讨会进入多元经验共享环节,该环节呈现了多维度的探索成果。陕西师大附中教师团队马立、李阳杨、王子璇老师以《慧百川,纳未来——AI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实践探索》为题,分别介绍了附中FZ - star智能体的具体功能以及其对教案生成和试题命制起到的重要作用;



智慧阶梯教育学科建设部副部长孙贝贝以《学科建设加AI:学生成长路径的智慧化重构》为题,具体阐述了如何通过AI技术与学科建设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打造个性化成长路径;河南渑池容一学校赵敬飞老师以《“智慧阶梯课堂”的实践应用与多维效果》为题,通过具体课例的呈现,印证了技术赋能课堂的普适性。



附中语文教研组长李娜老师在点评时结合以上几位老师分享的AI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实践案例,进一步强调了技术工具的定位和边界。她提到,无论是附中的FZ-star智能体在教案生成、试题命制中的应用,还是“智慧阶梯课堂”对教学流程的优化,这些技术手段最终都应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教学根本目标,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新闻稿(改+图)2(2)1474.jpg


本次学术论坛通过“高校引领-中学实践-企业支撑”的三方联动,为人工智能与语文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样板。与会者一致认为,在技术浪潮中坚守语文学科的人文内核,同时善用AI提升教学效能,是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活动也彰显了陕西师大附中在赋能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前沿探索与责任担当。


新闻稿(改+图)2(2)1628.jpg

关闭
上一篇:我校举行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工大会
下一篇:暂无